时间:2023-04-13 18:44:19 | 浏览:226
3月,腾冲市北部的界头镇又迎来了一年里最迷人的时候:一望无垠的界头坝子,成片的油菜花将大地染成金黄色;在四周绵延的大山里,杜鹃花、山茶花,还有其他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竞相怒放,将连片的山坳装点得多姿多彩。
3月里花开遍山坳,花香扑鼻引蜂来。面对大自然的恩赐,勤劳的界头人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收获的时节。和当地很多背靠大山的地方一样,在腾冲界头大山深处,生活着这样一群以养蜂为业的人,每年这个时节,他们像勤劳的蜜蜂,辛苦劳作,用双手采割一块块蜂蜜,守护深山里的甜蜜。年过八旬的段正映就是其中一员。
坚持
养蜂40年,建有一个基地
段正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山养蜂收蜜,到如今已有40余年。“当初进山,只有一个窝棚可以住,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经过多年积累和建设,我在这深山里建了一个有各种生活设施的养蜂基地,只是几间山房,但再也不怕刮风下雨。”段正映说。他的养蜂基地位于腾冲市界头镇永胜村段家寨的后山,要沿着弯曲的山路爬行两个多小时。
后山深处的一片开阔坡地上,盖着一幢新山房。山房门口的菜地里种满了青白小菜、树番茄等,菜地旁边是3条看家狗的“山野别墅”。数十年来,看家狗是段正映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得力的守蜜功臣。山房左右两侧空地上,蜂房错落有致,有三四十间,用树枝、空心砖、竹子等精心搭建而成。伴着和煦的春风和暖暖的阳光,耳畔传来蜜蜂飞舞的“嗡嗡”声。
“我记不得自己养了多少窝蜂,收了多少蜜。大家很喜欢吃我收的蜜,他们叫我‘养蜂老段’。”说起自己多年的养蜂故事,段正映满脸自豪:“刚开始养蜂时,条件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我经常告诉自己,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现在,我收一回蜜能有一两百斤,每斤可以卖到百元以上。我后半生就靠养蜂了,养蜂给我带来了收获的甜蜜、生活的快乐。”
专业
一盆盆蜂蜜背后是技术活
时下,正是段正映养蜂基地收蜜的季节。段正映说年轻时收蜜都是靠自己,如今年纪大了,他就请当地多位采蜜好手来帮忙。
正午时分,收蜜工作开始,清水河其他山头收蜜的几位老人陆续到齐,他们都是段正映请来帮忙的。“收蜜是个技术活,要想收到上等次的好蜜,必须要靠有经验的帮手。”段正映说。简单交代后,火芝阿姨背着篮子,瑞大爷背着砍刀,黄大爷提着斗笠,他们走入山间,寂静的山林一下子热闹起来。
不知不觉,太阳已躲到山背后。取蜜饼的、运蜜饼的、拌蜜饼的、压蜜饼的都加快了手里的活计。考虑到沥蜜比较慢,还得避开蜜蜂,此前,段正映把压蜜机放置在距离蜂房较远的空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沥蜜,纵然如此,蜜汁还是抽了好几个小时。沥蜜是项精细活,急不来,如蜜蜂采集花粉需要穿越万水千山一般。
经过大半天的忙碌,40多窝蜂蜜终于取完。收蜜人回来了,听到大家的喧嚣声,段正映笑眯眯地从山房里迎了出来。进屋后,他给伙伴们倒上雷响茶,逐一询问收蜜情况。看到一盆盆鲜香的蜂蜜,段正映脸上溢满笑容,也露出几分不舍。“再来取蜜要等到夏天了。”他说。
坚定
“记挂儿子又不能丢下蜜蜂”
吃过晚饭,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起品茶,一边回忆数十年的守蜜经历。
“刚上山那几年,生活很不方便,要到山洼里去挑水喝,夜里只能点煤油灯。就医就更困难了,有一回半夜,突然结石疼,但没有电话通知家人,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不小心还碰倒了床头的煤油灯。”
段正映叹了口气,接着说:“刚上山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夜里听到时有时无的爆破声,总会被吓得一夜不敢合眼。后来,我大着胆子找到了声音的源头,原来是竹子的爆破声。竹子爆破通常发生在雨后天晴的头一天晚上,掌握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就不足为奇,不足为惧了……”
段正映话音刚落,瑞大爷便接过话茬说:“山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最满意的是阳光出得早,落得迟,冬天霜不大,很温暖。在山里清静惯了,回到坝区后,常感觉不习惯。另外,老段年纪比我们大,不放心让他走夜路,我们哥几个就经常到他这里来串门,尤其是他儿子腿受伤那段时间。我们知道他记挂着儿子又不能丢下蜜蜂回去时,就每天晚上打着手电到他的山房来,陪他烤火、煮茶、喝酒、聊天……”
听着两位伙伴的叙述,刚从固东镇山头搬来界头定居养蜂的黄大爷憋不住了,在一旁高声念道:“界头是个好地方,前有山川后有江;四季常青风景好,绿水青山蜜生香;清水河是个好地方,左是云崖右是江;河清海晏山水秀,荒山穷村变富乡……”
时间在几个老伙伴的闲谈中逝去,映着红红的火塘,可以看到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伙伴们满脸的快乐。作为孤独的守蜜人,坚守带给他们最多的仿佛是乐趣,养蜂守蜜的辛苦他们似乎从未感受过。当我们围桌而坐,品尝蜜汁蘸香橼、蜜汁蘸核桃时,还有这样一群守蜜人,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我们尝到了深山里的甜蜜。
本报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蔺应菊 蔺应芬 摄影报道
作者:
来源: 春城晚报
导读:关于哪些培育方法可以帮助防止蜜蜂种群奔溃的问题,蜂部落是这样看的。蜂种的退化是很多养蜂人都担心的问题,如何让蜜蜂保持长久的强盛是每个养蜂人都在琢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蜂种会退化?我们在养蜂中又如何去防止蜜蜂退化呢?蜂部落认为主
“初心不移破积案 不懈缉凶铸警魂”5月5日,两位受害者家属将书写着这两句话的锦旗,送到福建省闽清县公安局办案民警手中,感谢民警将杀害他们亲人、潜逃21年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让亲人得以安息。好面子,一元钱赌资引发命案2001年5月16日晚,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初夏时节,草长莺飞,雅砻大地,生机勃勃。进入六月,西藏山南市错那县觉拉乡的村民们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00箱乡村振兴蜜蜂。“去年亮富给我送了几箱蜜蜂,两个月就赚了8000元。今年我们大家都想养,其他村的也想养。
他叫陈建教,是大山里的一名农民,如今靠养蜂蜜有了自己“甜蜜的事业”。在湖南省石门县,一提起陈建教,老百姓都亲切地喊他“草帽大哥”,67岁的他至今已做了6000多件好事!一名普通的养蜂人怎么就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他究竟是什么“来历”?播出时间C
在洪江,有这样一个人,每当漫山遍野的花儿竞相开放时,他会静静地驻扎在花野边上,陪伴他的是成群的蜜蜂。一年四季,他一路追寻着花期,哪儿有鲜花盛开,哪儿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追逐花期的养蜂人蒋忠国。 也许在旁人眼里,养蜂人的生活充满着诗情画意
为了改善生活,闫树文去了当地一家养蜂场当免费学徒,学习他们管理蜂群、采蜜、育王、生产蜂王浆等多项技术,这一学就是4年。 闫树文供图 摄中新网太原5月15日电 题:山西一养蜂人的“甜蜜”致富路:“赶花”路上的游牧生活作者 刘小红今年42岁的闫
导读:在养蜂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遇到中蜂与意蜂不能混养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长期在外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每次转地放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遭受本地养蜂人驱离。驱离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情况是蜜源不足引发的本地养蜂人驱离外来放蜂
5月15日,北京密云,来自重庆的“蜘蛛人”团队在崖壁上安装蜂箱。A08-A09版摄影报道/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王飞来自重庆的“蜘蛛人”在空地上检查攀岩绳。“蜘蛛人”在崖壁上加固刚刚安装完成的蜂箱。养蜂专业合作技术指导员展示刚刚分家出来的蜂王
张康福展示他的蜜蜂。 记者 赖寒霜 摄“突突突……”一大早,遂溪县岭北镇罗门塘村养蜂人张康福就开着摩托车赶往螺岗岭,因为山腰上有他饲养的百来箱蜜蜂,而且还是一家子的经济来源。记者跟随张康福沿着颠簸的小路来到一片杂木林下,上百个蜂箱就摆在树荫
说到蜜蜂,现象我们很多朋友都不陌生, 说起蜜蜂的生活,可能我们很多朋友不了解,但是如果真正了解蜜蜂生活,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可爱的小精灵。蜜蜂的世界给我们留下的是勤劳的感觉和可口的美味,其实蜜蜂的生活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蜜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