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5:39:21 | 浏览:3123
对你而言,腾冲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腾冲的解读亦是如此。
没人能说清楚腾冲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只知道他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世界翡翠文化的发祥地,是滇西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是明代三征麓川的战略基地,是25个边境县里面唯一以汉文化主导的城市,是中原文化的窖藏之地,是中国内地唯一的火山与地热并存的宝地,可是如果你非要挑一个东西来代表腾冲呢?好像都不行,腾冲什么都不能缺。
腾冲就是这样,像佛家说的众生平等,像儒家说的中庸之道,也难怪,550年前,这里就建了滇西地区唯一的孔庙并留存至今,这些文化早已经刻在腾冲人的骨子里面了。
01
有人说腾冲天生丽质,四面受宠
而我却要好好批评一下和顺
曾经看过一本书,形容腾冲为:天生丽质,四面受宠,我觉得这个词准确得令人惊讶。
2005年,央视评选《中国十大魅力古镇》,和顺古镇荣登榜首,央视名嘴崔永元作为和顺古镇的推介官,在推荐腾冲和顺古镇的时候,故意正话反说:和顺有很多不足,第一是历史太短,只有600年历史,比美国才早几百年;第二是开放太早,和顺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开放,当时的乡人走出国门,远渡欧洲、美洲、澳洲。
02
陈宗海赞美魅力腾冲,不亚中原!
明代徐霞客称腾冲为“极边第一城”
300多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河,赴“汤”蹈“火”历一生之最险,来到西南边陲腾冲。以他的天命之年、丰富的游历阅识,对腾冲的山水进行了近40天的考察点评,走过腾冲现今的13个乡镇,野外行程约800里。他在《徐霞客游记》中浓墨记述的腾冲游历,是他毕生最成熟、最有贡献的重要篇章之一,让后人能从这些文字中一睹腾冲数百年前的一方风物形胜,并被此地的美丽和繁华所震撼,留下了“极边第一城”的称赞。
正如清腾越厅同知陈宗海所云:“此地极边陲,何期士气民风,不亚中原人物;历朝多俊彦,且看桃娇李艳,皆含大造生机。”腾冲的美誉不止“极边第一城”。我国地大物博,为何唯有腾冲享有如此多的赞誉?
TENG CHONG
03
由“外地人”撑起来的城市
明代中国的缩写
不少到腾冲来的旅居者,都是冲着火山热海和他的秀丽风光而来。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里是一个汉文化保存浓厚的地方,是一座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家园。
腾冲最早的世居民族是佤族和傣族,但如今大部分的腾冲人仍然是汉族。这还得从戍边文化说起:明正统年间,靖远候王骥三征麓川,带领广南卫千户黄麟,以收复腾冲为前仗,并以腾冲为战略据点征讨麓川,最终安定边疆。
为巩固边疆安定,保障军需,腾冲作为连接湖广与戍边的战略要地,成为明代实行屯田制度的重点区域。除军屯外,腾冲存在相当数量的民屯和商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人员的进入,这使得汉文化涌入腾冲,开启腾冲汉文化为主导的时尚潮流。
源自中原各地的皮影戏、佤族清戏、手抄纸、土陶、纸伞等民间艺术,在数十个古村落中传承至今,被誉为“散落边地的一部汉书”。
千百年来,多元文化塑造着腾冲人的性格和修养。一个个古迹的保留,向我们展示着城市对历史的尊重,今日水泥丛林里存着当年人们的印记。多文化融合造就了宽广的胸襟,新老血液不停地交融更迭,造就了腾冲厚重的人文底蕴。
04
腾冲人的家国情怀
“少一粒粮食,丢一寸国土”
数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腾冲人文精神的主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念深深扎根于腾冲人的血脉之中,成为腾冲大地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培育和影响了一代代腾冲人励志革新、探索追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腾冲人价值观,是当今腾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打响了腾冲反攻战。日军在败退前,将所有粮库的6000多万斤粮食全部烧毁。为支援部队,抗日县长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运送粮食。无数运粮人饿死在运粮的路上,因为他们明白:“少一粒粮食,丢一寸国土”。
05
崇文尚教的腾冲人
拥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素以“知书达理”为荣,文化渊源极深而泽被极广,可谓书香氤氲,人才辈出之地。
明有胡氏兄弟“双进士”之佳话;清有寸开泰、尹艺等之诗文;到近代,更是群星灿烂,张文光、李根源、李曰垓、张天放、张问德、艾思奇、寸树声……这一连串掷地有声的名字,无不让人肃然起敬。
明代以后,由于屯田制的实行,吴楚川赣军民大量进入腾冲,将内地崇文尚教的传统亦带入腾冲,并代代相袭。随着三征麓川的胜利,腾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于成化七年(1471)开办黉学,二十一年建成庙学,明清两代考中举人六十二名,进士五名。
很早便修筑起了文笔塔、文昌宫、孔庙等文教场所,并修筑起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还博得了“文献之邦”的美名。
06
包容的腾冲人
在江南水乡里看尽欧式、东南亚建筑风格
腾冲容得下25个少数民族,容得下数十种中原的非遗文化,容得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甚至在我看来,这种包容近乎贪婪,这种贪婪,在和顺古镇的寸氏宗祠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门是三道罗马式的拱门,三道拱门下的装饰是地道中式扇形图案,顶门中的还融入了东南亚的装饰风格,正中拱形门洞上面提有中式蓝色楷书:“寸氏宗祠”。
门两旁的粉墙黛瓦又是传统的徽派建筑,门前月台两侧还立着一对中国特有的石标杆,每根标杆上各有两个斗,标志着族中出过进士。奇妙的是,它又融合得那么和谐。
07
走向世界的腾冲人
去缅甸,你得会腾冲话
外地人喜欢走进来,但腾冲的人喜欢走出去。
千年丝路和茶马古道更是带动了大批腾冲人走夷方,不仅促进了汉文化与马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更形成了以开放、包容为基本特征的腾越文化,推动腾冲千百年来对外开放的脚步。早在明代便有人开始“走夷方”,全市外籍华人分布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多达35万人。
华侨们赚了钱,回来继续搞家乡建设,修筑起益群中学、担负着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使命,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华侨们捐款,捐飞机。援助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如今,在缅甸以及一些国家,中国人去到那边,他们相互交流的语言都是腾冲话。
08
浪漫的腾冲人
为妻造亭,免受日晒雨淋
光绪年间,从缅甸经商归来的寸位中先生,遇上去河边洗衣的老婆和邻居,看着眼前这位被烈日晒得黑瘦的妻子,寸老先生十分难过。于是,他聘人以重金在尹家巷河边打造了一座洗衣亭,以求让妻子和别的妇女们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在相对阴凉的环境下洗衣、洗菜。
很快,和顺人便一个人或三两相邀凑份,备料请工,在河上铺石修亭。天长日久,这一路小河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洗衣亭。因此,当地人也都亲切地把这些亭子称作是“爱妻亭”。
和顺女人们烹煮佳肴、操持家务,照顾年迈的长辈与稚嫩的孩子,为家庭付出爱和心血,用勤劳换来家庭和睦。她们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让男人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打拼事业。可以说,一座座洗衣亭见证着和顺女人的一生,也见证了那些相约白头的坚守。
09
文明的腾冲人
无人问津的小巷也需要打扫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腾冲把“文明腾冲”确定为创建主题,把“文明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确定为创建形象宣传语。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如今的腾冲,每一条无人问津的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马路中间的石板路,都修着供老少妇孺行走的专用道。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社会因文明而发展,人民因文明而幸福,通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文明的种子已在每一位腾冲市民心里生根发芽。文明城市创建所引发的蝶变不仅是在腾冲城区,全市8个延伸测评乡镇也积极地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10
诚实的腾冲人
不讲诚信,就要建一座思过亭
在腾冲药王宫的荷花池中,有一座八角亭是每一位腾冲制药人的必去之地。
相传曾有一户药商为了谋取利益,配料时偷偷减少了一味贵重药材的剂量。事发后,在当年医师公会上,全员商议裁定,罚此人在药王宫的荷花池内修建一座“悔过亭”。而后有人提出异议道:如果命名为“悔过亭”,他只知道后悔,却不知道错在何处。众人商议后,最终确定命名该亭为“思过亭”。
亭子上书一副对联——“宁为上药三分利,莫负良医九折肱”。一来让当事药商得以悔过自新,二来也是警戒同行不可再犯相同的错误。身为制药人,宁可只有微薄的利润,也绝不能辜负世代良医的贤名。
这里也成为腾冲制药人的学习之地。每逢4月28日,腾药的董事长总会组织员工前往思过亭,秉承着诚信为本、质量为根的初心,一遍遍夯实“做诚信人、制良心药”的誓言。
11
勤劳的腾冲人
纵使命丧异国,我们也要“走夷方”
如同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福建人下南洋。为了生计,田少人多的腾冲人自古便有“走夷方”的传统。
和顺人口中的“夷方”,指的就是与和顺仅隔七十多千米的缅甸。早在四百多年前,和顺先民就赶着马帮,从缅甸源源不断地购入玉石、棉花等货物,并将中原的丝绸、茶叶卖到“夷方”之地。“办棉花,买珠宝,回家销售;一家人,得团圆,无焦无愁;自明朝,到今朝,流传已久;此乃是,吾乡人,衣食计谋。”这首在和顺流传了上百年的《阳温暾小引》,既是用于劝诫乡人的民间歌谣,更是和顺人“走夷方”的生存指南。
“走夷方”让这座边塞小镇逐渐繁荣起来,因此和顺的男人也必须在结婚半年之内奔走“夷方”。即使每一个和顺人都清楚,“夷方”之路,蛮烟瘴雨,匪盗丛生,比起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有更多的人有去无回、命丧异国,然而“夷方”代表着理想和希望,所以仍有源源不断的和顺男儿,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园和妻儿,去往不可知的远方。
没错,这就是腾冲,他们都是腾冲人。
在腾冲生活比不上一线城市的繁华,但腾冲人在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兼顾到城市的人文发展。这里的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勇敢。有信仰有梦想地活着,是生命的力量,灵魂的乐章。
腾冲是低调的,低调是她在悠长的历史中铸就的气度和涵养;低调是青山绿水间都渗透着悠久的腾越文化;低调是生活很简单很纯粹,更能让你感受它独有的人情味道……虽然腾冲现在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也创造过不少辉煌的历史,腾冲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朋友爱上了这里,扎根在这里,成为“复杂”腾冲人的一员。
来源 | 融创腾冲
图为列车首发仪式现场 邓斌 摄中新网昆明9月15日电 (陈静)15日上午,由昆明驶向上海的G1376次动车缓缓驶出昆明南站,标志着“七彩云南”保山腾冲旅游列车正式发车。今后,旅客可在昆明至上海的和谐号、昆明至保山的复兴号上看到保山的美景图片
腾冲市位于滇西中缅边境,风光秀美宜人,历史文化厚重,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被誉为“极边第一城”。腾冲因文化而兴、因旅游而闻名。党的十八大以来,腾冲市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全域旅游,让市民共享发
很多人觉得冬天不适合外出游玩,所以他们总会说“等春天来了,我们就去郊游”。可是腾冲不一样,我们会说“冬天已经来了,适合到油菜花田里聚一聚了”。因为这里四季如春,冬天总有暖阳高照。用天朗气清来形容腾冲的冬天一点也不为过,比起夏天的烟雨蒙蒙,冬
腾冲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就是从黑龙江的瑷珲到腾冲。腾冲为“西南丝绸古道”通往境外的前沿驿站,是云南著名侨乡和历史文化名城,祖国西南边防重镇,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中国翡翠第一城。国土面积5845平方千米,东
今天我们不谈攻略,只想分享腾冲文旅与大家一起在2022年8月用心沉淀与书写的这份沉甸甸又喜人的成绩单△腾冲文旅全媒体矩阵8月腾冲文旅通过两微一抖、媒体矩阵宣发的形式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29篇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6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在云南众多城市中,腾冲的特别在于非常受中高端康养旅居度假者的青睐。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相比,腾冲的特别是少了点热闹熙熙攘,远离城市的喧嚣,想必这也是它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温泉所在,春意盎然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
腾冲,一个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也许你有亲身体会,也许你只是有所听闻,但是真正的康养宜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腾冲会对我们身体进行一个自然的调养?也许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清楚,此次我们请到了北京豪特生物张棋老师为我们全面揭秘腾冲独特的康
云南省西南的箐口村,坐落在我国边境,距离缅甸只有20多公里的距离,村中很多人都来往于中缅做木材生意。邵宗其也不例外,他从20岁起,就和家人朋友一起前往缅甸做生意。他为人勤奋、踏实肯干,很快就赚了大钱,让家里人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变
腾冲,是很多人的梦中家园。她有一点老,有一点静,有一点慢,有一点暖。1月的腾冲,蓝天白云下,是阳光和煦、秋高气爽的模样,清晨略微寒,白日里却暖洋洋的。冬天,距离腾冲从来都很遥远,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常年生活在阳光充足、天气晴朗的地方的人群,
一月,旧事物褪去,新事物冒出,一切充满生机的种子开始在高黎贡山的土壤里发芽,田野里的稻草在摇曳,白鹤漫步,鸭子在清澈的一汪池水中洗着羽毛。一月,和睦村粉色的茶花开,香气逸在空气里,沁人心脾。村头的老人荷锄而归,将在村巷深处传来爽朗轻快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