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5:26:15 | 浏览:755
来源:【滇西视觉】
云南保山施甸县仁和镇丛杆村和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一样,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不一样的是,这里平均海拔2160米,森林覆盖面积率达80.23%,朴实的人们世世代代以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着,简陋的房屋,艰辛的生活是真实的写照。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这个落后的村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种植是丰收的迹象,生态养殖是致富的希望。2021年以来,伴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场的转换,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医”:村级建有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村医,医务室常年配备各种药品,各种医疗帮扶和保障让“看病难”不再是问题。
“食”: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土地、森林比例,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近年广泛发动农户种植长寿豆、蚕豆、花椒、酸木瓜等经济作物,养殖本地黑猪、黄牛、山羊、土鸡,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锅包谷饭和一碟凉拌蕨菜不再是一日三餐,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与众不同的物产,农家肥种植的庄稼果实饱满,接近原生态养殖的牲畜肉质鲜美,加上重楼、酸木瓜等做辅材,香飘万里,让人垂涎。
“住”:高耸的小楼结实稳固,美丽的庭院干净整洁,宽阔的道路绿树成荫,一股甘甜的山泉也送入了千家万户。党的政策处处都是体现,落后的村庄落后的人们改变了人畜混居的陋习,改变了脏乱的村貌,改变了吃水难得等难题。
“行”:村干部小桃回忆道:“十几年前到镇上上学,16公里的道路泥泞不堪,遇到下雨天浑身泥浆,坐在教室哆哆嗦嗦,无心听课,现在宽阔的水泥路到镇上只需要20分钟车程,娃娃上学非常方便。这种缺衣少食、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痛和苦一去不复返了。”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让山路变成了大路,让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让寂冷的村庄变得灯火辉煌。
一叶而知秋,观一隅而知全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丛杆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州大地必定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村党总支将坚定不移紧跟党的步伐,驻村工作队将牢记职责使命,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运用乡村贤能和致富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绘好新时代美丽丛杆发展蓝图。
(施甸县仁和镇丛杆村驻村工作队 李 晨)
本文来自【滇西视觉】,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当我们摆脱了几千年前,或者几百年前的封建礼教束缚时,回头遥望一眼,你也许会回忆,好奇那些凐灭在时间洪流里的光影。你会蓦然发现,其实那些政治礼教随着时间褪色后,那些人的身影,他们的生活。提到古典两个字,也许你会想起故宫,想起颐和园,想起古诗词。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