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4:46:24 | 浏览:2700
本网讯 施甸县在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将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发挥产业区位、气候特点、农民习俗与特色产业优势,抓紧抓实培植蔬菜产业,着力推进施甸乡村振兴。
筑牢蔬菜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气候优势,优化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把蔬菜种植向适宜区转移聚集,实施以施甸坝、旧城坝、大平帕丹坝、由旺大秧田为主的冬早特色蔬菜种植区域,以姚关雷打树为中心辐射陡坡、瓦窑、摆田区域以及水长永保为中心辐射太平李山、地理、蒋家等区域的夏秋高山补淡蔬菜种植区域,基本形成了规模稳定、效益突出的蔬菜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共有蔬菜种植农户32867户,蔬菜面积11.88万亩,产量13.56万吨,实现产值3.86亿元。
加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优化区域布局,全力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整治土地、完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和配套栽培设施,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在蔬菜主产区建成高稳产农田8.6万亩,蔬菜保鲜冷库70座、设施大棚0.5万亩,广大菜农、蔬菜企业和基地防灾抗灾抗旱等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蔬菜绿色产品品牌。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强化种菜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科学化水平,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质量检测,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全县农技推广部门累计开展培训25000 人次,发放农业科技书籍 3000 册。完成蔬菜注册商标5个,“两品一标”认证47个产品,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4.94万亩,绿色蔬菜产品认证3106亩,抽检蔬菜样本30批次8099个,合格率为99.38,蔬菜绿色有机水平不断提高。
培育蔬菜产业经营主体。围绕“绿色食品牌”创建目标,依托现代农业、优势农产品基地、南菜北运等项目,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型蔬菜产业为重点,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战略性调整,突出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菜、绿色兴菜和品牌强菜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全面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有4万多人从事蔬菜产业生产,培育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13个、专业合作社 197 个,市级以上蔬菜家庭农场18个,社员8520户,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327万亩。
保障蔬菜产业资金投入。充分联动农业、水利、供销、工信、财政、乡村振兴、人社等多部门的工作职能,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多元化保障蔬菜产业资金投入。农业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上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乡村振兴上产业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式整合涉农资金 6000多万元投入蔬菜产业发展,实施科技示范基地和产品贮藏保鲜冷库建设,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施甸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施甸县立足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挥区位优势、气候特点、农民习俗与特色产业优势,把培植蔬菜、壮大生猪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抓紧抓实,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植蔬菜产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之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省司法厅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省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分解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补齐乡村公共法律服
来源:滇西视觉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立足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挥区位优势、气候特点、农民习俗与特色产业优势,把培植蔬菜、壮大生猪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抓紧抓实,着力推进乡
本网讯 施甸县在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将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发挥产业区位、气候特点、农民习俗与特色产业优势,抓紧抓实培植蔬菜产业,着力推进施甸乡村振兴。筑牢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4月13日下午,“鲜肉质 高营养”功能性特色营养猪肉实验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在柳北区石碑坪镇大仙村委举行。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钟诚出席签约仪式。据了解,此次签约的柳州市营养学会和柳州市益康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均为柳北区政协委员。柳州市营养学会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位于成渝经济圈、成德眉资经济圈和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带中部,地处德阳市中心辖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降水充沛,水利设施条件较好,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图片来源于网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供图近年来,施甸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将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发挥产业区位、气候特点、农民习俗与特色产业优势,抓紧抓实培植蔬菜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筑牢蔬菜产业发展
尽管已经在福安村工作将近两年,惠敏仍然会不时回想起当初的选择。2020年11月,昆明古村六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称“古村六坊公司”)面向全社会招聘“乡村CEO”。尽管并不清楚这份工作具体要做什么,但考虑到这是官方发布的招聘信息,同时工作地点
近年来,四会紧盯党的十九大“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焦“三农”谋篇布局,多措并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下好“产
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省级卫生村……这一个个头衔,都指向同一个村——桥头镇白房村。多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让白房村家富人和、生态宜居,村民交口称赞。白房村成为乡村振兴地标的背后,是贡井区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实践。坚持新
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东岸,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家乡,是一个集“临边、民族、山区、美丽”于一体的多民族散杂居县。全县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下辖13个乡镇138个村(社区),其中民族乡2个、民族村18个、少数
80年代初,施甸县城还只是叫“施甸街”。县城小而紧凑,四条主街围成一个“井”字,抽根烟就可以环街一圈。轻轻翻开县档案馆珍藏的照片档案,那些被记忆之尘蒙蔽的老街渐渐变得清晰起来,透亮开来,随之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怀念。可记得,那时的你在哪里驻足,
9月4日,施甸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李芒生当选为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长,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开东主持大会。大会应到代表182名,实到代表161名,符合法定人数。大会的执行主席是:马子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名系列之——保山·施甸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东与昌宁县接壤南与临沧市为邻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这里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回族等22个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重要的聚居地(布朗族打歌)施
施甸籍第一个共产党员 段古秋施甸第一个党小组成员 常竑恩革命志士 李定 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善洲墓园 施甸第一党小组成立遗址(原甸阳中学)小学生缅怀革命烈士李成文优秀共产党员段定华同志事迹陈列室施甸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姚关清平洞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