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云南日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保山市施甸县广大党员和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将“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来,积极践行杨善洲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进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秧苗正蓬勃生...
来源:云南日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保山市施甸县广大党员和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将“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来,积极践行杨善洲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秧苗正蓬勃生长,微风吹来,犹如山间涌动的绿色波浪。田野里,稻农们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着对秧苗进行田间管理。徐光是施甸县水长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高级农艺师。2010年,国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育在施甸落户以来,他和同事们便一年四季扎在试验田里,指导稻农种植好水稻种子。
“我们这个秧基本上是栽完了,栽完后要进入分蘖期的管理,现在天比较旱,水要保持一层浅水……”对于如何做好眼下的田间管理,徐光认真的叮嘱着稻农。
徐光说,每天早上8点下田,12点吃饭,吃了饭就到田里去,下午6点收工。现在是秧苗管理的关键时期,每块田,每个农户都要盯紧,要把这些科技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稻农,每一块稻田。
“去年我种了150多亩(水稻),基本上平均亩产是900多斤,收入基本上就是每亩4000元左右,去年总收入在15万元左右。”仁和镇五楼村村民李正湘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从育种、插秧到眼下的田间管理,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农技人员的要求来。
2019年6月,施甸县获批国家制种大县。在制种大县项目的支持下,施甸县加强了水稻科研基地、制种基地、高标准稻田和综合服务区项目的建设。
“我们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仓储加工中心建设,160亩核心科研基地建设,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核心科研基地其中的一块,主要是田间的机耕道路、田间的埂子浇筑,包括浇水灌溉钢管架设。”施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段德明说。
据了解,截至2020年末,施甸县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97个品种、18336亩,繁殖种子781.66万公斤,平均亩产量426.3公斤。每年提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占全国用量的80%以上。同时,带动施甸300户农户种植两用核不育系,实现产值720万元。
“杨善洲老书记打造的滇西粮仓,施甸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从滇西粮仓转为种子生产基地,我们为全国来提供杂交水稻的亲本种子,更好地为全国解决吃饭问题做出施甸的贡献。”徐光说。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