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下楼就上班,生活有保障 施甸县易地搬迁缘何让贫困户留得住过得好?

2022-09-18 04:01:02 4216

摘要:8月27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记者采访团在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看到一桩新鲜事——”扶贫车间“直接开进了小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进城后,下楼就能进厂上班,收入有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搬得来、住得稳、...

8月27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记者采访团在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看到一桩新鲜事——”扶贫车间“直接开进了小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进城后,下楼就能进厂上班,收入有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搬得来、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 扶贫车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摄

在最好的地段盖安置房

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位于施甸县甸阳镇善洲大道东侧、文化路北侧,是一个建成不久、由10幢高楼组成的住宅小区。这10栋楼都有17层,是目前施甸县城区最高的建筑。楼体上“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家园”“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等标语十分醒目。小区中央是一个用水泥地坪建成的面积达上千平米的广场,一些移民正在广场上休闲漫步。

搬进新居 云报全媒体记者 摄

这是施甸县乃至保山市最大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65.07亩,规划建设890套安置房。自2018年8月26日开工建设,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建成。该项目计划安置来自12个乡镇的885户建档立卡搬迁户。截止8月13日,已抽房831户3548人,已领钥匙792户3374人。

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杨嘉成介绍,这个安置小区地处城区“黄金地段”,周边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配套都很完善,区域优势明显。

千方百计让搬迁户搬得来住得稳

今年5月以来,搬迁户们陆续搬进来了,而搬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搬得来、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更是一道关键的“考题”。

杨嘉成介绍,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让搬迁户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和生活——

把党组织建在身边。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对小区进行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居民积极寻找新的就业路子。

把岗位引进到身边。要让搬迁户留得住,核心就要让其增收,建立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方案。“我们引进企业入住,让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工挣钱。” 杨嘉成介绍,目前已引入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施甸凯圣科技有限公司和施甸衢州市雨洪锡箔纸等3家企业,在小区打造了扶贫车间,预计最多能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

把门路拓到身边。为了帮助更多的搬迁户就业,小区还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安排1248名居民输送到省外省内打工,而剩余的一部分居民愿意自谋职业的,也积极提供就业和创业信息,帮助他们创收。

把关爱送到身边。在小区中选出16位联络员,负责向居民户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居民就医就学。小区还安排了30名公益岗,安排了30个困难居民户负责小区清洁工作,向每人发放600元/月的补贴。“这样既使小区的保洁有了保障,也对困难户实施了帮助。”

“这样,多方面结合,多条路并举,小区内的3000余名居民就都有了谋生和增收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杨嘉成说。

扶贫车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摄

扶贫车间带来奔小康新希望

走进位于安置区的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扶贫车间,87位工人正在忙碌完成手机耳机的装备和焊制工作,一条条电器元件在他们手中穿梭流转。

“我们的生产流程是双线对接、焊咪组件、装咪壳、焊喇叭、装面盖、咪壳点胶、看外观、功能测试、贴线标和打包等。”该车间的管理员段金桃介绍,车间开工已两个多月,现在上岗的大多数工人都已是熟练工,每人每月平均都能挣到两千多元。

在施甸衢州市雨洪锡箔纸公司的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把锡箔均匀地粘贴在黄纸底板上。一名40多岁的女工告诉记者,她就是一名搬迁户,现在刚上班5天。“工作看着不难,但是个细致活。现在每天只能粘贴600张左右,以后熟练了就可以粘的更多。“我不急,慢慢学慢慢练,一个月也能挣上1千多元钱呢。”

杨嘉成说,锡箔纸生产线主要是为弱劳动力提供岗位,锡箔纸的加工制作,操作简单、不分年龄,老人小孩都能做,采取集中制作和分户订单的方式,贫困群众可选择到车间集中制作,也可以领取制作材料回家制作,只需将成品交到车间即可获得相应报酬。 “这个活路老人可以干,还可以把东西领回家做,做好后交回来。从开工以来,实现了搬迁贫困户增收和顾家‘两不误’,受到了安置区老年人及孕妇的青睐。”

扶贫车间的建设为施甸县脱贫攻坚带来生机,实现了搬迁贫困户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益。据了解,下一步施甸县还将积极招商引资,加强车间的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力争到9月底吸纳300人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底完成500人就业的任务。

扶贫车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摄

“搬进新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46岁的段开军家住老麦乡清河村,是典型的建档立卡户,今年5月,段开军一家4口从老麦搬到了安置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家人从此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走进家住安置区2栋2单元一楼的段开军家,刚吃完午饭的两口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屋内虽然没有豪华的装饰,但收拾得十分整洁。“以前在老家住在老房子卫生很差,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一家都变得爱干净了。”段开军说。

回忆起搬迁以前的日子,他历历在目:”以前在老家,全家只有3亩多地,种的玉米只能拿来养猪养牛。“

后来,为增加收入,两口子常年外出打工,最远去到河北的唐山。由于离家远,无法照顾老人,小孩也不好好念书。“经常牵肠挂肚,熬了好几年感觉也不是办法。”段开军说,去年听说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从老麦搬过来一家人住上了100平米的新房,每户人家只要出1万元,其余都是国家补助,这种政策以前想都不敢想。”段开军说,搬过来快3个月了,感觉小区不仅环境好,老人看个病也方便,外出买东西走几步就能买着,关键是还可以就在小区的扶贫车间打工挣钱,吃了饭,还可以在小区内散步,参加打歌跳舞锻炼身体。“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以前老鼠成堆,跳蚤咬人的日子再也没有了,现在就是两个字,舒服。”

段开军说,如今他的妻子段开素在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他自己则利用此前打工时学的手艺外出帮小区住户开展清洗、修理抽油烟机和洗衣机的工作。“我们两口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再也不愁了,还能照顾老人,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那么好的生活环境。”

杨应春今年28岁,是段开军的邻居。这位成家5年的小伙子今年5月刚领着一家4口人从酒房乡旧寨老家搬到了这里的新居。以前他们一家的生活也都是靠他一个人外出打工支撑,他曾去到广东的深圳、珠海等地。杨应春说,搬到了新居,他也决定就在小区的扶贫车间打工,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来源,更多的是和亲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感觉很是温馨。“我和妻子现在都在第一扶贫车间上班,加工电子元器件,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周末还能休息。我妈妈被安排在小区保洁,每月也有几百块的收入,这点收入一家人是够用了。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女儿马上上县幼儿园了,只有10分钟的路程,我妈妈工作也不累,还有时间帮我们接送孩子。”杨应春说,他非常愿意搬来这里。“交通,医疗,孩子教育都非常方便,搬进新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扶贫车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摄

背景链接:

施甸县3年建成5611套安置房

实施脱贫攻坚战役中,施甸县核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共有5131户(21939人)。为顺利完成对上述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该县计划建设集中安置点34个和分散安置点1个,共需建设安置房5611套(其中建档立卡5131套),分别安置2016、2017、2018、2019年度的搬迁对象。

杨嘉成介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确立任务的第一天起,该县紧紧围绕全县脱贫退出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着力构建职责清晰、合力攻坚的“1+N+N”责任体系,全力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和落实。其中,“1”即建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体制;第一个“N”即以县级分管领导任组长的22个专项工作组;第二个“N”即以各工作组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工作落实机制。并出台《发现问题纠偏纠错机制》《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及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清单等6个责任清单》,压实了党委政府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干部脱贫责任、督查考评责任。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截至目前,5611套(其中建档立卡户5131套、随迁户480套)安置房已全部建成并达到入住条件,3年来,已有4740户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顺利搬迁入住新居。”杨嘉成说,另外,在项目推进中,施甸县还将安置点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规划设计作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的龙头,对每个集中安置点实行统一布局、统一选址、统一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了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的目标,同时,鼓励搬迁群众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闯出了一条城镇化安置的路子。“据统计,3年城镇安置4493户19296人,其中报名搬迁县城建档立卡农户共1378户5602人。”

云报全媒体记者 崔敏 李建国 杨艳鹏 李喜翠 张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