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3:55:38 | 浏览:3548
全县建档立卡户城镇搬迁任务5118户21849人,
4412户18910人报名搬迁,
7600人入住,
城镇化安置率达86.55%。
宣传动员思路通
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施甸县结合全县人口密度较大、人多地少的实际,围绕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大胆提出“能城不乡、能乡不村、能村不散、能大不小、能平不坡、能多层不独院,坚决杜绝杂乱无序建设”的原则,始终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围绕鼓励搬迁户进县城、进集镇,最后选择进中心村的工作思路,鼓励搬迁群众尽可能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对搬迁至县城和乡镇集镇的搬迁户在资金补助、打工就业、教育医疗、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通过先搬带后搬,带动偏远山区困难群众报名搬迁人数不断攀升,使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偏远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举措,让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互促互进,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彻底改变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搬迁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步闯出了一条城镇化安置的路子。
算清七笔账搬进幸福窝
凝聚挂包干部职工、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的合力,结合“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特别是建新拆旧政策,帮群众把心里的账算细算准算清楚,让群众积极报名搬迁,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政策标准做好对象信息核实锁定。
在实施城镇化安置上,施甸县在13个乡镇建设集镇集中安置点30个,并对每个集中安置点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室、功能齐备的原则,实行统一布局、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积极融入民族特色元素,确保规划设计50年不落伍。同时,精准锁定有劳动技能、能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开展“进百村、入万户,算清七笔账、搬进幸福窝”“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等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对搬迁到县城后土地如何流转、怎么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等后顾之忧。
盘活县城房源安置
“安置房交付使用必须达到基本入住装修标准,不得再增加搬迁户的装修负担”。施甸县通过回购县城存量商品房进行建档立卡户安置的措施,盘活县城的房源作为搬迁至县城建档立卡户的安置房。
施甸县酒房乡副乡长饶流舟介绍。“目前,酒房乡搬迁到县城入住有124户,还有39户正在准备搬迁入住,246户报名搬迁。在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发展上,乡党委政府动员搬迁户对大户进行山林、土地流转,还及时的为搬迁户提供一些务工和就业信息,解决这些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搬得来能发展能致富
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上,施甸县以博爱集团生物产业园、正邦集团生猪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产业发展平台,让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提升产业扶贫效益,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随着搬迁户进城镇入住后,该县的13个乡镇也逐步的发挥有效资源,为搬迁户创造发展的环境,解决搬迁户发展的困难。建档立卡户搬迁到城镇的后续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生产方式上让他们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县人社局通过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增强搬迁户就业能力,还为建档立卡户提供贴息贷款的形式,扶持建档立卡户创业增收。在搬迁到城镇后,大多数建档立卡户开始走进县绿化公司务工和外出务工、一部分群众还在集市开起早点铺。水长艾家凹在实施集中安置后,动员水长工业园区企业接收搬迁户到企业务工,并在安置点建设种植食用玫瑰,进行管理,集中销售,做到绿化和增收双赢。木老元乡通过组建打工经纪人服务队的方式,鼓励打工经纪人带动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住新房思想观念更新
施甸县易地办主任杨嘉成说:“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便群众就医、就学,优化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建档立卡户“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钱袋子”鼓起来,发家致富、创建美好幸福的生活,以新面貌新作为迎接新生活。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在脱离土地搬迁到县城后,就走出家门务工增加收入,思想观念和人口素质上得到了较大的转变。”
太平镇地理村沙子坡小组的杨近丽说:“全家五口人就只有一间房,靠着两亩地的种植为收入。老家没有地基建房,丈夫在县城做水电零工。在这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中,一次性的在县城购置了105个平方的商品房,刚好够一家五口居住。两个娃娃上学方便,老人就医也方便,在娃娃上学后自己就到周边找点活做做增加收入,日子会比原来好过一点呢。”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眼下正值保山市施甸县甜柿的采收期,品质极佳的甜柿一上市便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不仅走俏市场,还远销到东南亚。走进施甸县由旺镇的甜柿种植基地,一颗颗甜柿透着淡淡的红,一串串甜柿压弯了枝干,灯笼似的甜柿甚是招人喜欢。柿树下,果农
本网讯 施甸县老麦乡地处高海拔地区,5年前引进苹果种植,经过果农精心管护,如今这里种出来的苹果个头匀、品质好、口感甜,吸引着县内外的游客前来采摘。走进施甸县老麦乡太和社区新寨自然村的苹果园,又红又大的苹果缀满枝头,微风吹来,果香沁入心脾。果
80年代初,施甸县城还只是叫“施甸街”。县城小而紧凑,四条主街围成一个“井”字,抽根烟就可以环街一圈。轻轻翻开县档案馆珍藏的照片档案,那些被记忆之尘蒙蔽的老街渐渐变得清晰起来,透亮开来,随之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怀念。可记得,那时的你在哪里驻足,
11月23日,由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投资的“施甸县施甸中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施甸县何元乡,估算总投资5.4亿元,占地2300亩,装机容量10万千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7亿千瓦,计划2022年5月31
在这个秋高气爽、天朗气清的国庆假日,施甸县“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持续升温,再掀高潮。太平镇太平社区:回乡干部施甸县委副书记那青海在座谈会上发言,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烤烟生产需要更上一层楼,努力提升为全省重点打造的标杆地。鼓励、培训、扶持小而特
来源:云南日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保山市施甸县广大党员和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将“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来,积极践行杨善洲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进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秧苗正蓬勃生
来源:云南日报保山市施甸县水利项目建设抓早动快,与时间赛跑,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首要任务,通过精心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连日来,施甸县水利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项目建设和规划呈现出遍
“这条路又积水了,把我的车都淹了!”“一场暴雨,到姚关的那条路直接出现几个大型塌方,这不,路又堵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施孟公路(施甸—孟定)不同路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条国家二级公路,却没有应有的样子,群众自
【导语】近年来,施甸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四季有花,步步皆景的美丽县城画卷徐徐展开。【解说】11月,中国风景
抛开疲惫的身心看看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呼吸干净清新的空气相信对于久居城市的你绝对是一次非常好的放松方式今天就跟随文旅君的脚步到原乡施甸体验不一样的红色教育生态游施甸县城——青牛白马广场——清平洞——善洲林场——望江台碉堡、惠通桥施甸县位于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