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施甸:旧貌新颜,一条通向未来的坦途

2022-09-18 03:47:30 3599

摘要:群山环抱,沟通阡陌,初夏驰骋于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的布朗山寨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曾是布朗山寨的真实写照。5年来,在云南中烟的倾情帮扶下,布朗山寨旧貌新颜,一条条通村畅乡的水泥路犹如...

群山环抱,沟通阡陌,初夏驰骋于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的布朗山寨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曾是布朗山寨的真实写照。5年来,在云南中烟的倾情帮扶下,布朗山寨旧貌新颜,一条条通村畅乡的水泥路犹如白色缎带蜿蜒在群山间,唤醒了隐藏山间的沉睡村落,美了颜值,富了产业,惠了百姓,惊了岁月。

一条条公路翻山越沟、纵横驰骋,通向远方

未来之路:从羊肠小道到纵横阡陌

从施甸县城出发,车辆在四大山山脉盘旋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木老元乡政府所在地。

站在位于集镇安置点的吾巴拓放眼望去,一条长达10.8公路的水泥路翻山越沟、纵横驰骋,把集镇与大地村连通。

“以前要到对面山头的大地村去,需要翻过山顶才能到达,路程是现在的两倍多不说还得耗时70分钟。”木老元村党总支书记李有贵指着对门山的大地村说,现在从新修的这条路过去,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车辆进不来,猪羊销售难。”这曾是布朗山寨的真实写照,就连连接村寨之间的道路也只是羊肠小道。

今年48岁的李有贵清楚地记得,90年代初期,木老元乡没有通公路,为了给乡里架电,他们不得不到距离乡政府10多公里的羊场那里去抬电杆,架设电线。“通电的那个年代,我们晚上睡觉不知道关灯,不知道触电是什么情况。”李有贵回忆,干旱季节经常会停电,照明很不稳定。

1997年,木老元乡修通了与外界连接的公路,但交通不便的落后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那个年代,布朗族人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以狩猎为生,经常吃不饱肚子。

为了改变现状,李有贵在村里带头发展辣椒种植。这一年,由于价格高,李有贵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第二年我就扩大种植面积,但由于路不通,运不出去,大部分辣椒烂在了地里。”李有贵回忆说,那时候要挑到15公里的卡斯集镇进行交易。

“要想富,先修路。”90年代末,当时还是木老元村下木老元村民小组组长的李有贵,动员大家修路,一家一段硬是修通了连接小组到乡政府的道路。

直到2015年,云南中烟帮扶施甸县实施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启动,布朗山寨迎来了春天。

五年来,云南中烟在施甸县木老元、摆榔两个乡投入基础设施工程资金2.13亿元,实施村组道路22条,村组道路里程达90多公里。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5月17日,采访团来到木老元采访,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连通着县与乡、乡与乡、村与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带动了产业发展。

太阳能路灯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布朗山寨

初夏的布朗山寨,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偏远落后,到如今的畅通无阻。

交通兴则百业兴。布朗山寨的路通了,疏通了脱贫奔小康的“毛细血管”,为群众打开致富的“山门”。

夜幕降临,布朗山寨的太阳能路灯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布朗山寨。如今,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的同时,开通了电子商务服务站。

生态之路:从刀耕火种到守护青山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的布朗族群众曾一度过着刀耕火种、狩猎的生活,许多村庄被挂在海拔700米至2300米的半山腰。

“一年到头,我们家家户户的火塘是不熄灭的。”摆榔乡尖山村村民阿学祥证实,山高气温低,布朗族祖祖辈辈养成了烤火的习惯。

为了保障雨季的烧柴,他们就得在冬季大量砍伐,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每年冬季家家户户都要到山上砍柴。”李有贵证实。

随着生活水平和农网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布朗族群众开始使用家电,减少了对森林砍伐。

2015年,云南中烟对口帮扶施甸后,实施了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五年来,云南中烟先后投入1.88亿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

眼下,走进布朗山寨,巍巍群山叠翠。“我们实施了安居工程,让布朗族群众搬进新家园住进新房子。”木老元乡党委副书记杨志诚介绍说,搬迁让布朗族群众告别了火塘,守住了绿水青山。

这几天,天空放晴,森林防火等级偏高,48岁的木老元村水沟脚村民小组护林员阿新怀心理有些不安,他每天11时就开始巡山。

“我们巡山的同时,要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阿新怀告诉记者,他负责守护的山林有500多亩,一个月至少要巡护22天时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山林的同时,布朗族群众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种植了核桃、软籽石榴、沃柑等。

守住青山绿水,建设美好家园

地处四大山腹地的木老元乡,立体气候明显。“我们重点打好‘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张牌,念好一部‘山字经’。”杨志诚表示,全乡将围绕“山下果蔬牛,山上药材羊”实施产业布局。

五年来,在云南中烟的帮扶下,与木老元乡毗邻的摆榔乡,围绕建设“一个生态旅游圈、二大产业支柱、三大产业分区”脱贫战略,依托中业农业全面推进苹果、蓝莓、软籽石榴两个核心基地和三个示范基地建设。

饮水之路:从竹筒背水到自来水

“哗哗哗……”临近中午,李玉凤准备做饭。一拧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流淌而出。李玉凤是木老元乡集镇安置点——吾巴拓布朗族村民,今年78岁。“我们小时候要用竹筒去背水,一走就是一两公里。”李玉凤回忆,那个年代,身上背着的水会溢出来将衣服打湿,回到家也只剩下半竹筒水。

“背水艰难是小事,有时还会遇到水源点水量不够的时候。”李玉凤说,小时候,家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背水。

为了能喝上水,布朗族群众各自到深山里寻找水源,近一点的要走一两公里山路,远一点的则三四公里。干旱季节,水源点的水枯竭了,只能吃雨季水塘里集的,因为水浑,一年下来要吃下不少泥土。

“一年一人吃下十个土基。”这是木老元流传着的一句话。

直到90年代,布朗山寨修通水渠引来山泉水,寨子里也挖了水井。布朗山寨告别了背水挑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下木老元村民小组还有4个水井遗址呢。”李玉凤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的自来水流水量大,大家用水都不用愁了,水好了,做出来的饭都香了。

2000年,布朗山寨架设了水管,引来了安全之水。2013年,实施了人饮项目,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保障问题,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农村饮水自来水通水率100%,水质合格率100%。

引来自来水,迎来新生活

五年来,云南中烟在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实施水利项目25个,架设管道80多公里。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一处处饮水工程不断在布朗山寨铺开。

如今,布朗山寨建起了自来水厂,喝上了放心水,水利工程设施逐渐得到完善。

梦想之路:从“放牛郎”到“读书郎”

在丛山峻岭之间,一栋具有现代气息、且建筑色彩具有当地民族底蕴的高大楼房,依山傍水拔地而起。

从上往下俯瞰,楼房的总体外观形象仿佛是一本打开的书,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寄托着布朗儿女步入知识阶梯,飞出大山走向世界的梦想。楼房建筑风格突出少数民族建筑特点,外观主体颜色以土黄色和棕色为基调,从颜色主体元素上寓意了少数民族固有的稳重、朴实、勤劳、助人的品质。这就是木老元乡中烟教育园区——木老元乡民族学校。

木老元乡民族学校拔地而起

“这里原来是一片坡地。”据普向忠校长介绍,以前,木老元乡有15所学校,教学点分散,其中“一校一师”就有8所,一个学校零星几个孩子,所有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好的老师留不下来,教育质量提不起来,孩子辍学率较高。

2015年,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省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背景下,由云南中烟集团公司帮扶新建了如今的民族学校。学校总投资4660多万元,校园占地面积44884.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920平方米,完成新建校舍12104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6947.72平方米,绿化面积2413.4平方米。2015年10月开始兴建,2018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教育园区撤并了原中心学校、民族中学、龙潭小学、哈寨小学、大地小学,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改变了过去校点分散、教育成本大、上学难的问题,学生的吃、住、学环境明显改变,校园广播系统及监控设备做到校园全覆盖,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实现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木老元乡中心学校校长朱有瑾说。

“不怕眼前山高,只怕心中没路。”走进校园,几个大字尤为醒目。下午四时,正值大课间活动,同学们踏着韵律“打歌”、对着画板画画、放开歌喉开唱、收腹挺胸练舞……欢笑声、乐器声、歌声,在巍巍群山间回荡。

“我喜欢这个学校,校园环境好,学习氛围浓,还有实验室、图书馆、兴趣班,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也喜欢上了学习。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发生了变化,讲礼貌了、懂文明了、爱卫生了。”五年级2班的李白青刚上完音乐兴趣课,她说自己从小喜欢唱歌,来到这里有了专业的教室、专业的老师,一定会珍惜学习机会。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从木老元乡民族学校毕业,考入云南财经大学的木老元乡龙潭村麻场小组杨巍,永远也忘不了乡干部和云南中烟扶贫队员一行人给他送来通知书时的场景。3年前,得知高考分数的杨巍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考上大学了,担忧的是爷爷卧病在床、家里收入微薄,一笔学费不知从何而来……正当全家一筹莫展时,这一天,一行人敲锣打鼓、手捧红花和大学生之家的牌匾,来到他家门口,杨巍和爸爸妈妈跑出家门迎接,连声“谢谢!谢谢!”当接过大学生之家牌匾和1.5万元助学补助时,一家人激动得说不出更多的话,眼眶湿热,只是弯腰致谢。

在云南中烟的帮扶下,木老元乡出台了《木老元乡教育扶贫助学奖励实施方案》,2016年至2019年以来,木老元乡中小学、大学生、高中生、及职业中专生累计补助了398户,422人次,补助资金合计142.017万元。对全乡考上大学、高中及成绩优异的中小学生进行奖励,奖金从几百元至一万多元不等。同时,为考上大学的家庭挂上“大学生光荣之家”的牌子并送上教育帮扶资金。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教育扶贫让“放牛郎”变成“读书郎”,布朗山乡尊师重教、读书光荣的氛围浓郁了起来。2014年,每年考上大学2—3人,在校大学生12人,到2019年,考上大学19人,在校大学生89人。全乡上下形成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好风尚。

来源:保山统战

原标题:施甸:旧貌新颜,一条通向未来的坦途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胡楠

审核:祝小涵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