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6:17:50 | 浏览:682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龙陵县碧寨乡中寨村采访,沿着穿越莽莽林海的盘山公路前行,路外沿上一行行樱桃、桃、李、三角梅等果树花卉英姿勃发,蜿蜒的溪流潺潺流淌;一行行依山缠绕的核桃、茶叶、八叶瓜(水果)等生机盎然,山坡上,一群群黄山羊在悠闲地吃草;一个个白墙黛瓦的村落时隐时现,进入村寨,村庄道路清爽整洁,看不到畜粪和垃圾;农家小院里,卫生厨、厕、圈配套,“富强”“平等”“和谐”等墙体涂画和村庄相得益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和满满获得感的笑脸,构成了中寨村美丽的新景象。
中寨村辖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545户2353人,有6个党支部97名党员,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核桃种植面积达1080亩、豌豆1800亩、重楼300亩、红皮大蒜500亩,黄山羊存栏2200头、肉牛存栏950头、毛驴存栏640余头,各个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和宽带,有文体活动所5个,农民业余文艺队3支,开通了村域内灵山寺、万源泉瀑布、黑燕洞等10余景点的游路,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地。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2019年全村从贫困中出列。
今年伊始,中寨村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站)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五进农家”为载体,开展了清除庭院垃圾搞绿化,清除鞋架摆书架,每户院里10盒花,村庄道路一幅画(文化墙)活动,引导村民把鞋架移到卫生间,每户上架图书30册以上,由村民自购或社会各界捐赠书刋,以“小手(学生)牵大手”的形式,培育农家庭院读书角,鼓励农户间相互交换阅读,3至5户(网格)选一个文化中心户户长,村“农家书屋”以“流动书箱”形式,为农民“读书角”定期无偿配送置换图书,提高载读量;每户村民院里建一个花坛,种植花卉10盆以上;每个自然村寨都要建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建文化为主的文化墙,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打造书香、花香、稼穑香的“三香”美丽庭院,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群众投工投劳(资)的方式,打造村域内20公里主干道花果大道,在公路外沿已种植5个品种的花果树6000余株,其中农户上山找的花果树苗3700余株,每间隔4米种1株,长势茂盛。目前,实现了全村96%的农户有书架(外出打工户、五保户等除外)、院里有花坛,自然村有文化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提振了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中寨11个自然村美丽乡村都是在保持原有风貌基础上改造提升建设的,“土墙土瓦、红砖黛瓦是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不应该轻易进行涂装;一正两厢带照壁是滇西民居传统的建筑风格,是传统村落的重要展示体,保持传统特色,打造宜居、居业、宜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党委书记赖永文告诉记者,中寨域内植被丰富,河溪纵横,山林密布,是天然的“绿肺”和氧吧。交通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投资发展种养加工业,龙陵县黑燕山山泉水厂、冷水鱼养殖场建成投产,重楼、八叶瓜、红皮大蒜种植,黄山羊、毛驴、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渐成气候,而农家庭院读书角的兴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硬核”支撑。
坐落在山坳里的麻家寨是个有22户傈僳族的小山村。一条条硬化的村庄道路将一栋栋农家小院串连在一起,一户一院的民居建筑保留着傈僳族特色。村民麻林生家庭院里,正房左廊沿上依墙立着一个高约1.8米、宽约1.2米陈列着50余册书刋的书架,一张木桌上放着几件芦笙、三弦琴、篾弦等乐器,院场一角摆放着10多盆花卉清香扑鼻;厢房一隅有个火塘,火塘上一壶水唱着欢快的歌,一陶罐烤茶热气氤氲芳香四溢,让人唾津潜溢。这是一个镌刻着傈僳族文化元素的院落,年过五十的麻林生和妻子都是寨里的“歌头”,麾下有一支30多人冠名为黑燕山文艺队的“草根剧团”,坚持常年开展演出活动,带动了附近山寨群众性打歌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过五十识文断字的麻林生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曲谱展开,把妻子唤到身旁,拨响三弦琴:“明天晚上要和小水路寨村民搞联欢,有咱夫妻俩的合唱节目,得排练一下。家里有个书架真好,两个上小学的孙子的书有了‘家’,咱的一些演出资料和科技书刋也有了‘窝’,随看随取,看完后又书还巢,挺方便的。”合着三弦琴悠扬的旋律唱出心中的歌:“麻家寨的泉水哟,为啥这样甘甜?是共产党凿开的泉眼,啊傈僳的生活哟,为啥一天比一天红火?是人民政府为阿傈僳建起了美丽家园……”
“五进农家”活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观意愿,把广大农民“求富、求美、求乐、求学、求孝(和)”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改造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统筹整合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家庭文化建设、家庭道德养成等,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利用这一载体,大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拓展新途径,更广泛、更有效地凝聚动员广大家庭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
村党总支副书记许海生介绍,活动聚焦富进农家看增收,美进农家展新颜,乐进农家爽精神,学进农家强素质,孝进农家促和谐,实施了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使每户村民有1至2名掌握1至3门实用生产技术的劳力;以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为抓手,大力开展“七改三清”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相继开展了“平安家庭”“善行义举榜”“最美龙陵人”等系列创建活动,丰富了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内涵。传统文化的厚植,文明创建的深耕,在春风化雨中滋润群众的心田,提升了百姓的素养。
我们走进大羊场寨村民陈金兰家小院,挂在门楣上的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牌子分外醒目,屋里彩电音响一应俱全,厨房窗户洁净无烟尘,厕所清洁卫生无异味,户外畜禽圈舍通风无积粪,院子里书香伴花香。陈金兰年过七十的父亲戴着老花镜在读书角里看《三国演义》,正在整理图书的杨金兰说:“以前家里乱糟糟的。搞‘五进农家’很对咱们的口味,生活环境变好了,生产条件改善了,致富本领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家庭和睦了,书香气浓了,真是赶上了好世道。我家上架书刋有100多册,大部分图书是上高中的女儿和读初中的儿子购买的,文史哲经、理工农医类书籍都有,不少邻居到我家借(换)书看,中老年人占多数,年轻人主要看电子书了,我还被推选为文化中心户长哩。”
陈金兰和丈夫是“夫妻档”致富能手,养殖着10多头生猪、100多只土鸡,种植了60多棵核桃、5亩红皮大蒜,每年创收10多万元。“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不假,近几年来,我家种植的红皮大蒜亩均产值达1万多元,全得益《蔬菜种植技术指南》这本‘致富秘笈’,咱按照书上介经的方法科学种植获得稳产高产,赚到了脆生生的钞票。我把种技术传授给乡亲,全寨14户村民家家种红皮大蒜,增加了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蒜村’。”陈金兰丈夫说。
中寨村副主任李兴全告诉记者,自从开展“五进农家”和打造“三香”美丽庭院活动以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农家文化角成为人气最旺盛的地方,村民们到这里看书学习、做健身操、排练文艺节目,或交流致富经验,是农民的精神栖园呢,促进了百姓道德养成。村里酗酒赌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扯皮闹事的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信奉迷信的少了,祟尚科学的多了;讲文明、树新风、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出现了少在墙脚蹲,多在田间干;少喝一斤酒,多买一斤肥;少空一片地,地角多种一棚瓜的新气象。(雷 华 李荣顺 文图)
随着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已经成为我市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乡村旅游建设的背后,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离不开法治引领。 10月27日,记者从南陵县烟墩司法所获悉,前段时间,蔼里村大屋村民组部分村民因施工地块所有
腾冲,一座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城,身处横断山脉最西部高黎贡山腹地,地貌奇特、文化多元、历史厚重,充满了梦幻和传奇色彩。亲近腾冲,不光是走遍多姿的山河,更要走向乡村。走进腾冲乡野,漫步于铺满石板的小路,穿过摇晃的竹桥,方才能感知到最动人的腾冲。在
9月21日,“喜迎二十大 全域创文明”2022年度美丽瓯海日主题活动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举行。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号召广大市民秉持“主人翁”姿态,争当美丽瓯海的践行者、倡导者、推动者,共同讲好“大美瓯海”的生动故事,让瓯海的美丽和文明成为人人向
金秋迎硕果,盛世庆丰收,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宜昌主场活动在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举行。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桂华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欧阳书文致辞,市领导罗毅、李向东、谭业明出席相关活动。我市是全国、
项目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炎炎夏日,焦作马村区大地万物勃发,处处生机盎然。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掀起新热潮。重大项目接连落子、加速推进,源于马村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服务。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协调会、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今
马村区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势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9月28日《焦作日报》A06版“十三五”成绩单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库容8300万立方米的南水北调冯营调蓄水库工程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核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上档
为切实端正新兵入伍动机,提高预定新兵入伍适应能力,进一步强化组织纪律观念,9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武部组织开展2022年下半年役前教育动员大会。人武部上校部长闫冰、上校政委李国栋,中校副部长胡睿及新训骨干、预定新兵等参加大会。会上,胡
时值九月,正是鸡心果成熟的季节,走进交城县庞泉沟镇代家庄村三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成片的鸡心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盈枝、香味扑鼻,果农们往来穿梭,正忙着采摘果实。鸡心果因外表形似鸡心而得名,是海棠果的品种之一,故而又叫“锦绣海棠”,果形秀美,
《看咸阳》讯:十年来,咸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整洁、更安全的目标,强化市容市貌、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工作,全力推进创文成果,让咸阳朝着更文明、更美丽、更幸福的方向不断迈进。十年来,咸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
【“同步课堂”:明年覆盖青岛乡村学校】同步课堂让不同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统一建设740间同步课堂教室,其中农村学校同步课堂教室数量占比80%左右,拥有同步课堂教室的学校总数量占全市学校的70%左右。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