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美了“颜值”留住“乡愁”尝到“甜头”

时间:2022-09-18 16:20:38 | 浏览:1315

走在龙陵县勐糯镇大寨村的乡间小道上,墙头爬满藤蔓植物的傣家小院、斑驳的石板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引人驻足。在龙陵县,像大寨村里那样的美丽农家庭院还有不少,既有镌刻着民族文化元素的傈僳人的“诗意栖居”,也有充盈着阿昌人“一抹乡愁”的

走在龙陵县勐糯镇大寨村的乡间小道上,墙头爬满藤蔓植物的傣家小院、斑驳的石板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引人驻足。在龙陵县,像大寨村里那样的美丽农家庭院还有不少,既有镌刻着民族文化元素的傈僳人的“诗意栖居”,也有充盈着阿昌人“一抹乡愁”的传统庭院,还有生长着“指尖经济”的彝族香堂人的淘金院落……这些传统村落将“乡村记忆”变为“致富资源”,通过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使广大村民既留住了“乡愁”,又品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美丽田园靓起来

年过六十的退休干部杨押秀是龙山镇龙华社区创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隔几天就会戴上小红帽、穿上红马夹,走街串巷开展环卫宣传。

环境“脏乱差”是百姓痛点,环境整治的难点在人。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是大事也是难事,尊重百姓意愿、让百姓参与进来就不难。基于这样的理念,龙陵县以“七改三清”(改路、房、水、电、灶、厕、圈,清洁水源、家园、田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创建美丽庭院为载体,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按照“村庄是公园,庭院是花园”的目标,以户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开展了清理垃圾堆、土堆、粪堆;拆除危房、废弃畜圈及露天厕所(旱厕)),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整治垃圾、生活污水及水体污染;村庄道路硬化、庭院美化、住宅亮化,打造“文明建康、整洁有序、生态友好”的美丽庭院。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

同时,将美丽庭院创建与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要求美丽庭院创建既要重视环境美又要注重精神美,在创建过程中,引导城乡居民提炼总结家风家训,厚植家国情怀,将精神文明内容纳入评选标准。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推进美丽庭院和文明乡风建设,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变了,城乡环境就变了,涵养生态自觉,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避免环境整治“一阵风”。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由村、社区牵头绿化美化亮化,村民庭院由农户净化美化亮化,打造户户有风景,家家庭院美,寨寨大花园的人居环境。

现如今,随意走进龙陵县某一个村寨,村内难觅垃圾和污水(体)踪影。该县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的积分管理推动农村群众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各个村(社区)都成立了爱心超市,村民们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积起精气神,超市刷出新风尚,美丽田园靓起来。

美丽经济引商来

整治城乡环境既是改善人居环境,也是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变美后,也增强了对客商和人才的吸引力,随着庭院“颜值”的提升,龙陵县不少村民又做起了“经营美丽”文章,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庭院+民宿”“庭院+小镇”“庭院+电商”“庭院+‘四小’产业”等经营新模式,由“美在环境”向“美在精神”、“美丽经济”不断延伸,助推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让广大群众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松山主峰下的松山小镇一栋栋面街而立造型古朴房屋古风流韵,63户业主依托松山4A级景区发展民宿和餐饮业,赚得钵满盆盈。侨缘客栈业主杨彩果经营着20个床位的旅舍和食馆,上桌的松山荷包蛋、子高地黄焖鸡、马鹿塘木瓜煲猪脚等10余个以松山景点冠名的菜肴深受游客青睐,将农家菜赋予了抗战文化内涵,既赚到了钞票,又推介了抗战文化。

“有一种乡愁叫勐蚌”,仲夏时节,驱车来到素有龙陵“小香格里拉”之称的象达镇勐蚌村。近几年来,勐蚌村注重发掘、利用好村域特色资源,以经营村庄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变景区、田园变景点、农业变商业,将风情和文化融入“山、水、村”中,将农村的“美丽姿本”转化为生产经营的资本,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引进2户龙头企业种植车厘子1500亩,建成年产虹鳟鱼150吨的养殖场1个、存栏栗果猪300余头的养殖场1个,扶持“四小”企业60余户,吸纳390余户村民加入到产业链.上。建成农家乐5家、农家旅馆(民宿)12户,开通了到域内的万亩天然牧场、万亩杜鹃花、勐蚌湿地、石笕槽、挂蜂岩等10多个景区(点)的游路,培养“草根导游”12人,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地。

村主任岳家祥说:“通过全方位宣传与推介,我们这里的美丽乡村现在成了游人眼里的‘远方’。”勐蚌村现在很“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村子里,现存多处古民居、古井、古巷、古屯兵地。看到家门口的游人多了起来,村“两委”乘势而上,带领村民启动了民宿项目,唤醒了村里的“沉睡资源”,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留住客人,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传统古村落里,古朴雅致的红砖黛瓦民居错落有致。德宇酒店是在一个四合五天井滇西传统民居上改造建成的民宿。“我们主打城市周末游,前来小住的游客多来自龙陵和芒市。”业主陈开宇告诉记者:“我们将增加书画工作室,为到勐蚌写生和采风的文艺工作者提供方便。”民宿项目为村里增加了旅游内涵,也让村民获得了实惠。岳加强自信满满地说:;“除了为村民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还将加大电商平台建设,积极推介勐蚌旅游资源,让村民通过线上销售农特产品增加收入。”看到民宿客源不断,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准备开办民宿。

幸福生活笑出来

行走龙江乡,10多个小坝子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青山绿水间,绿树翠竹掩映的村落时隐时现;一个个坝子水稻绿波涌动,间间庄房点缀田畴,溪流浅唱,鸥鹭翻飞,人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到龙江涉潺潺山溪,眺群峰叠翠,观万木竞秀,览一江春色;还可以欣赏一垛墙水库的旖旎风光,到蚌别温泉体验农家“桑拿”,或在稻花鱼节里感受“鱼戏香稻间”的乐趣,或到清塘沐浴剪不断、理不乱的缕缕乡愁,或到傣寨品味跳“嘎秧”、舞“花棍”的风采神韵。

美丽庭院,吸引了游客,为美丽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和“内涵”,带来了人气,更让乡村旅游渐成气候,每天到龙江旅游的人流络绎不绝。

赧等社区清塘寨村民鲁耀德的桃园里,一个个粉红的寿星桃压弯了枝头,10多位游客在摘桃买桃,欢声笑语在园里飘荡。鲁耀德笑呵呵地说:“眼下正是桃子上市时节,每天都有几拨游客来买桃,每市斤2元,好卖着呢。我们寨子依托清塘景区发展美丽经济,有10多家开办了农家乐、冷饮店和民宿,100多户村民发展小作坊、小果园、小养殖、小加工‘四小’产业,收入增加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党的富民政策真好。”

“旅游兴农,坐家生财!”段春刚,一名土生土长的碧寨乡梨树坪社区人,移民搬迁到金龙安置点后,他抓住乡村旅游热的机遇,在滨江小镇办起了“农家乐”,他坦言:随着碧寨奇石之乡知名度的提升,来玩的人很多,在旅游旺季,每天到农家乐就餐的游客有100多人,滨江小镇距怒江边上的奇水滩2公里,我家的特色菜有“海、陆、空”三大菜系,即江鱼、虾、石蚌等水产品,陆以黄山羊、土鸡为主肴,空有油炸蚂蚱、水腌菜拌蜂蛹等,还有10余道山茅野菜,让广大食客享受到“妈妈的味道”,留住乡愁。

产业兴旺,致富有门,脱贫有路。循着“美丽经济”产业链,记者来到碧寨乡三家村村民赵胜回夫妇的石斛花种植园,赵胜回正带着几位外地游客选购石斛花,花丛中飞出一串串欢声笑语。赵胜回家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围着几亩薄田瘦地盘吃穿,在贫困中苦熬。2016年,筹资建起占地5亩,种植野生石斛31个品科3000余株(丛)的石斛花卉园,套种了重楼、黄精等中药材,通过“快手”电商平台将石斛花卉销售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年销售收入达10多万元。石斛花种植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足不出院”奔小康,带动村里30多户村民种植石斛花增加了收入。(雷华)

来源:保山日报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x@bsxw.cn

相关资讯

龙陵:“绿美相融”擦亮生态底色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争当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迈出坚实步伐,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

66个非遗项目、81名传承人 云南龙陵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傈僳族服饰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尽力留住近30万龙陵儿女的乡愁,让民族民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龙陵,被自然眷顾的“滇西雨屏”,坐落在高黎贡山南麓,被怒江和龙川江环抱。怒江、

龙陵:通过百日总攻实现“好上加好”

2019年,国家和云南省对我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评价是“好”。我县认识到,这个“好”并不代表一好百好,更不能躺在“好”字上睡大觉。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打响之后,龙陵县仔细查找并整改“好”字背后存在的问题,让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好上加好

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唱响农文旅融合发展“七子之歌”

来源:【滇西视觉】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大寨社区坚持党建全面引领,依托殷实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寨传统村落、国家AAA旅游景区及“小海”,打造赋予乡愁的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景点,唱响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七子之歌”。建好“一个十强班子”。以2

云南龙陵县:石斛丰收农民乐

秋末初冬,龙陵县龙新乡荆竹坪村又迎来了石斛采收季,当地的斛农们在忙碌中尽享石斛丰收的喜悦。这天,荆竹坪村的斛农韩林理家要把全部的石斛采收完并发往浙江。一大早,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大家剪石斛、摘叶子、扎把装袋,动作娴熟、配合有序。这一根根石斛是

云南龙陵:“红色引擎”激活美丽大寨脱贫源动力

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大寨社区,一条条宽敞而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道路穿梭村寨之间,一间间古朴而极具民族特色元素的房屋有序分布在绿树掩映之中,一处处生态和谐又充满党建气息的美丽村寨格外惹眼,一幅幅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交融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龙陵县“庭院经济”悄然兴起 美了环境 富了口袋

时下,正值酸黄果成熟。走进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沙子坡村里勒小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金灿灿的酸黄果挂满枝头,微风掠过,果香四溢。如今,酸甜可口的黄果不仅成了农家最靓丽的风景,还成了增收致富的“庭院经济”。酸黄果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沙子坡村

视频|云南保山龙陵:“雨屏粮仓”美如画

万山丛中平达坝,自南向北两头大。中部稍窄河直下,万亩良田从未闲。多种产业齐发展,初秋烤烟绿满坝。仲冬玉米绣金黄,水库茶园常清新。绿水青山仍依旧,四季更迭皆是景。“雨屏粮仓”美如画这里良田万亩,满目皆是秀丽田园风光,这里有堪称傈僳族文化“博物

龙陵:龙腾万里风正劲 扬帆破浪正当时

新起的楼盘——财富中心一角 保山隆基 11GW 单晶硅棒等重点工业项目全面达产达效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芒果丰收了 石斛花开斛农笑 精品黄龙玉 建设中的腊勐大垭口 尹磊 摄 杭瑞高速龙陵入口 熊大孝 摄 脱贫攻坚期间,群众建家建园热情高涨 各民

龙陵: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近年来,龙陵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全县121个村(社区)的“颜值”,凝心聚力绘就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内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法律咨询网林俊杰歌迷网兔宝宝起名网考研信息网防溺水安全知识网伟明环保A股宝马汽车之家人才招聘网十二生肖起名网宠物狗品种网舟山新闻消息网龙马精神电影网香蕉品种网舞蹈培训官网运动品牌大全
保山今日新闻网-保山昌宁县今天新闻、保山新闻网最新新闻、保山今日新闻、保山旅游景点攻略、保山市旅游景区、保山人才网招聘信息网、保山市姚关镇旅游景区、保山天气预报、保山人才市场招聘网最新招聘消息。
保山今日新闻网 31177.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