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3:39:36 | 浏览:3209
“三江二山一个坝,山水田园一幅画……”这是一首施甸县的本土歌曲《施韵甸美》的歌词,描画出一幅施甸发展蓝图。8月27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采访团来到施甸县城乡规划馆,寻找歌词中的答案,感受这座滇西小城“得山得水得真意、伴城伴乡伴古风”的独特气质。
“一河十湖”温润田园之城
每天傍晚,居住在施甸县城的人们就会结伴而行,步入离家不远处的新建公园里,或闲聊,或跳舞。这是施甸规划“十湖”公园给施甸人民带来的“500米一个公园”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施甸县围绕“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城镇富县”战略,充分体现“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家在湖畔、十里荷塘、鸟语花香”的规划建设理念,加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城镇体系建设,打造“水墨施甸、田园之城”的美丽画卷。
走进太阳湖公园,一幅以自然山水和生态湿地为背景的田园风光画面呈现眼前。水体、桥梁、广场、雕塑、园林绿化、养生休闲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太阳湖公园位于县城东部,规划总面积368亩,分南北两个片区,公园凸显“一轴、一环、多节点”的景观结构,打造地域文化风格明显的体现民俗风情和山水田园风格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统筹理念,施甸县构建“一心二环四组团”空间格局。在构建中心城区的整体空间结构上,将城市的发展重心向北、向东转移,形成“一带、两轴、三心、四区、六园、多廊”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结合绿色网络,建设生态化宜居型山水城市形态。同时,施甸县在水墨施甸、密汤胜地的发展战略下,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提出了“一河十湖”的建设构想。
施甸河是施甸人的“母亲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全长20余公里。站在施甸河头向北望去,施甸大河水清河畅,河岸柳绿花红,行道里休闲散步的人们惬意轻松,欣赏着河边的美景,享受着清风施甸的休闲生活。
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内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施甸历史悠久,拥有契丹文化、邓子龙靖边文化、滇西抗战文化、布朗族文化、善洲红色文化、原乡文化、温泉文化。
施甸在规划建设温泉契丹古镇、青牛白马广场、月潭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中,将本地特色文化充分融入其中。
位于青牛白马广场的施甸三馆外形,就充分融入了契丹文化元素,自建成后成为了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县城人气聚集地、文化活动中心,大幅提升了城市品位。
近年来,施甸县坚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融入发展中,不断探索把契丹元素及本地石材文化、原乡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建筑形态、景观节点和地面铺筑建设中,不断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加大城市生态修复力度,扩大生态空间总量,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全力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
特色产业助力产城融合
根据各乡镇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交通区位条件及未来发展方向,施甸县提出了“水长、由旺经济区”“县域经济区”“山区经济区”的总体布局,促进特色经济向适宜地区集中发展。
施甸县域产业,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了优化联动型、特色拓展型、机遇创新型、服务支撑型四大产业体系,提出了“一心两翼,轴线拓展”的城镇发展布局,重点发展建材、石材、中药材和新兴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撑力量。
近年来,施甸将海绵城市融入水墨施甸的城市建设中,为了解决雨洪安全,打造城市绿色海绵,在太阳湖公园的建设中,采用透水混凝土、蜂巢网格约束系统等新型材料,将雨水自然渗透、进行收集,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并通过植物的生态净化作用,净化空气与水体,共同打造新型海绵城市。
“这个规划让全县人民看到了施甸美好的未来,大家信心和干劲更足了,正在把这张蓝图逐渐变成现实。”施甸县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杨艳鹏 李建国 崔敏 李喜翠 张蕊
过去五年,是保山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外塑形象、内强实力、综合提升的五年。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保山市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埋头苦干促跨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22日上午10时,首趟保山至大理的C296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绿巨人”从保山站缓缓驶出,奔向大理,标志着建设了14年的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开通运营。保山从此告别“无铁”历史,正式跨入动车时代。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开通运营 一大早
9月5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云娥到施甸县调研。县委主要领导及相关县级领导参加调研。座谈会上,刘云娥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关于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招生就业等情况汇报。刘云娥要求,创新办学模式,让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
兰溪路城市绿化(资料图)。施甸县委宣传部 供图青牛白马广场(资料图)。施甸县委宣传部 供图自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工作以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统筹理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旅的“水墨施甸·秘
天气热了,哪里凉快到哪里!施甸的这些地方,真的很凉快!山邑野鸭湖到姚关野鸭湖6000亩湿地风光,划小船,品野鸭湖农家乐特色姚关菜。小贴士:野鸭湖在施甸县城以南,距施甸县城15公里,全程二级路面,野鸭湖周围十多家农家乐设施齐全善洲林场善洲林场
群山环抱,沟通阡陌,初夏驰骋于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的布朗山寨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曾是布朗山寨的真实写照。5年来,在云南中烟的倾情帮扶下,布朗山寨旧貌新颜,一条条通村畅乡的水泥路犹如
推介会现场 实习生 吴姣 通讯员 范南丹 摄9月14日,保山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昆明举行。本次推介会旨在抓住文旅行业复苏契机,吸引省内外企业走进保山,投资保山,共享保山魅力,共谋文旅商机,助力保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保山“宝”在何处
自去年9月底以来,保山城区特别是以老城区为主,密集启动了一批排水管网改造、人行道改造等建设项目,给群众日常出行带来一些不便,部分群众因此出现不解甚至抱怨情绪。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牵头实施此次排水系统改造项目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EN
(侨乡看两会)“边境线上的侨乡”云南保山:建设边境小康村 共享发展机遇中新社昆明3月9日电 题:“边境线上的侨乡”云南保山:建设边境小康村 共享发展机遇作者 陈静 金娟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如何推进侨乡发展,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五届〕第3号关于接受李方浩同志辞去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决定(2022年8月26日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因工作变动,李方浩同志申请辞去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